开课信息 行业资讯 媒体报导 优秀学员

山建跨专业考同济大学研究生

2018-06-23 15:49:14

今天说的学员李曼,是去年寒假【室内设计】班的同学,她身上多少带点传奇的色彩,一开始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是她运气好,才能一路顺风顺水、过关斩将

一个短头发、爱说爱笑敢想敢闹的女汉子,一个做事情认真细致、对人彬彬有礼的假小子,似乎上天对她偏爱有加。但是当你读完下面的文章就会觉得,一切奇迹的发生都是努力的代名词……

这不是一碗鸡汤,是一个非985/211学校学管理专业的小妮子,跨专业考同济大学研究生的心路历程,或许对你会有启发。

By 李曼

2013年的暑假,决定辅修艺术设计。在建大建艺馆的废弃教室里,风扇吱呀吱呀的转着,窗外蝉鸣聒噪,带着好奇和热情,开始最基础的素描和色彩的训练。就在这个炎热又诗意的夏天,铅笔线还打不直,稀里糊涂就踏进了艺术这个奇妙的圈子。

13年的寒假,决定考研。也从那时起,心里悄悄埋下关于同济的梦想。和家里人电话道了个别,就坐上17个小时的火车硬座,去西安开始一个月的手绘魔鬼训练。从最基本的线条开始,每天横线,竖线,斜线,几何体,阴影,到后面单体家具,成图。熬了整整一个月凌晨两三点的夜晚。就这样,14年的春节,和几个因为梦想相聚的小伙伴,在西安城里穿过几条打烊的街,终于屯到几桶泡面,和来自全国各地怀揣梦想的研友们一起,过了人生第一个不在家里的年。

14年寒假,在网上搜集资料,准备报班学快题。因为快题必须找对口学校,没有师长的指引,那时一心热血,靠着一厢情愿的信任又是奔波南下,去上海学快题。和网上认识的两个伙伴约定好时间地点,一起到那边之后,却发现并非预想。十一个小伙伴挤在几平米的小间,一张长桌,四壁白墙,没有投影仪,也没有黑板。后来又有外人参与进来的经济纠纷,闹到画室来,十一个人心里都在衡量是否值得继续待下去,最后留下了五个人。五个人犹豫之后决定留下来跟着研究生姐姐学习,因为梦想让我们觉得值得豁出去所有去信任。而后来,五个人一路相伴,相互扶持,也成为非常珍贵的研友。

15年暑假,开始正式的按部就班的考研之路。可是辅修的课程还有两门,模型课和平面设计。身边考研的同学都选择了能逃则逃,因为时间紧张。可我强迫症又犯了——不想放弃任何一次弥补基础的机会,还在一心扑在制作模型上,然后又用几天时间恶补PS。一个暑假,做了一本英语阅读就一晃而过,到九月份,发现真正考研的内容还一点没有准备。身边的朋友师长劝我不要异想天开,学设计学了四年的科班学生都考不上,以为自己学了几天手绘就能懂设计吗。可是我总是相信着,好的设计是有趣的,实用的,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,而不是单纯的技法表现,不是矫揉造作的造型。我总是相信着同济足够包容,包容一个充满热情的孩子,充分发挥想象,用设计追求更精彩的人生。可是考研的现实面前,不允许浪漫主义征服世界。

有天发微博,犹豫着要不要放弃,有个陌生朋友评论说,就抱着必败的心试试吧。是啊,不考研有什么事可干呢,反正毫无悬念会失败,何不放宽心了试呢。抱着必败的心态去试试,就是这句话支撑着我坚持走下去,也是我自我调侃的口头禅。所以最后几个月,也还是吃饱了睡足了去自习,没事当个兴趣画个小图,做套阅读,到最后却奇迹般地变成了一场享受的马拉松。离考研还剩一个月的时候,学渣成功华丽蜕变成了学霸,觉得能脑洞大开地设计,八卦疯狂的艺术家们的奇闻轶事,享受字正腔圆的英文,没事吐槽一下国家政治,学习的过程也不再枯燥。尽管后面也开始紧张起来,但所幸从来没有被压力压倒,没有必须拿出一天或者几天舒缓压力再去学习。有时玩到下午,磨磨蹭蹭到晚上七点,也还是一样轻松地走去逸夫学上三个小时再回来。但是确实因为准备时间太短,专业课复习的很不充分。离考研还有两天,就要和自习室告别,提前去订好的宾馆入住,可是还有一整本专业理论课没复习过,零星画的小图一沓,却一套完完全全完整的快题也没画过。考试头天晚上,翻着只画了几个零碎重点的新书,突然鬼使神差地合了书,翻出去年的真题一个关键字一个关键字地用手机搜百度百科,把链接的关联词也一并整理。晚上十点钟拿着整理好的三张纸,理清思路背到夜里三点。第二天脑子里就装着这三张纸,上了考场。虽然一个题也没见过,一个题也没完全读懂,就靠着三张纸的思路洋洋洒洒扯了十一页。

拿到快题,移动医疗车设计,顿时傻了眼,因为一套跟医疗沾边的设计都没做过。好吧,既来之则安之。车的真实尺寸很小,无比自信地画了一大张平面图,一张椅子就有拳头大。好吧,既然失败了就搞siao地发挥吧,把担架变成折叠床,把问询台变成带滑轮的移动桌, 把家具涂柠檬黄,把设计说明分散成小碎碎念,把整套快题方案画成了零碎浮现的小idea,激动得钢笔都开始喷墨,又不得不处理墨水乱洇的黑点。答完卷发现,竟然没写题目没画草图,又草草找了块难得的净土写上快题设计四个大字。三张大纸,已经完全背离了之前训练的快题思路和板式。忐忑地装了信封,终于给这浩大的豆腐渣工程封了顶。考研之路好像就此说bye bye了。

接下来面临工作的压力,可是简历投了几天之后并不如意,所以决定学学软件,沉淀沉淀再下水。朋友说刚好去听软件课,他们那挺好的,你也去看看吧。好吧,就这样,初识灵加教育,还好没有擦肩而过。灵加的课程结束,看到自己做的一套套像模像样的作品,也小有成就感。已是年底,终于可以歇个好年了。从决定考研开始,两年多了,这是第一个假期。

出乎意料,大年初九看到考研分数那天,初试专业排名第四,已经笑到不能自理。可是膨胀几天之后,学姐说,初试成绩只占百分之四十,而且作品集是最重要的。突然觉得没戏了,和我一起学快题的小伙伴第十五名,在分数线公布第二天又上调五分之后因为专业课两分之差被刷了。当初互相扶持的五个人,如今只剩我一个单枪匹马上阵,让我一度萌生放弃的念头。一个跨专业的,去哪弄作品集呢。幸好年前在灵加学的软件还能出一些图,可是具体放多少图呢,多少页呢,怎么排版怎么打印呢,又是一堆问号。当下立马收拾行李,回来求助专业人士。学长学姐给我发了作品集参考,灵加室内设计的齐老师指导做案例出图,又刚巧遇到平面设计的梁老师教我用In Design 排版,从大年初九回到济南,学校还没开门,就在灵加教育准备复试的作品集(特别感谢灵加的老师们),靠着这么多人的鼓励和帮助,最后终于在复试的前一天等来了我精心准备又粗制滥造的作品集。

什么都没来得及准备好,又一次带着必败的信心,走进复试。当时坐在前面的老师一直不停地提问问题,可是因为紧张,每个问题都没有回答完整,甚至连毕业设计的题目都忘了,拿着上午复试的快题展示却全说起了自己设计的缺点。坐在正前方的院长却鼓励我,要自信,决定成功的不是木桶原理,而是竹竿原理,最长的那根竹竿决定你人生的高度。那场面试没有给我希望,却好像给了我爱的回馈。不虚此行,不是因为最终结果,是因为所有人对你的肯定和赏识。所以,结束前,我对着导师说,谢谢老师,谢谢老师的耐心。

决定收拾行李离开上海时,又一次出乎意料,尽管复试分数倒数,但幸运录取了。这场充满神秘奇迹的考研之旅,画上了奇妙的句号。

心态,可能真的决定成败吧。尽管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,但路边的风景和与你同行的人同等重要。

决定辅修,让我和设计结缘,

去西安,给了我手绘的基础,

去上海,帮我打开快题的思路,

而后来,灵加给我复试的力量,成为我冲刺马拉松最好的助攻。

这一路。艰辛又快乐,吃苦又享受,就好像同济设计的思路,成为一种纵向的逻辑,而不再是生搬硬套的版式。他是自由的,思考的,有趣的,心存善念的,充满逻辑的,不虚伪自私的。我想,这个思路将来会伴随我,更好地设计,更好地生活。三年,我没有白爱一场。一路坚持,梦想终于有了归宿,而新的梦想,即将启程。


后记:努力的孩子总是有很多人愿意帮助,考研过后经过灵加教育的介绍,李曼现在在同园设计院景观所实习。虽然没有很多专业知识,虽然没有做过什么项目,但她仍然慢慢踏入了这个圈子。以后的平台更宽广,以后的路还很长,希望一切都好。



姓名:电话:

QQ:邮箱:

留言: